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澳大利亚延续钢铝制品高税政策:在反倾销阴影下,中国制造如何借第三国转口实现合规突围?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10-21 15:17:23

随着澳大利亚连续数年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中国钢铁、铝型材、紧固件等加工制品的出口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政策壁垒。

面对不断延长的“日落复审”与高企的税率压力,

越来越多企业正在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的合法路径,

重塑出口结构,延续市场竞争力。

精密钢管4.png

一、关税高压持续:澳大利亚反倾销措施全面升级


根据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ADC)和贸易部发布的最新公告,

2022—2025年期间,澳方针对中国钢铝制品、紧固件及纸制品等多个类别维持或扩大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主要涉及产品与税率如下:


类别 产品 反倾销税率区间 备注

金属制品 铝型材 0.8%–29.4% 2025年10月第三次日落复审终裁,税率因企业而异

螺栓支架 宁波锋晖47.6%,其他出口商54.4% 2025年9月终裁,维持原措施 

钢托盘货架 33.7%–110.3% 2024年5月复审后延续实施 

盘条钢材 未公开具体税率 2025年2月公告继续征税至2026年4月 

A4复印纸 3%–10% + 7%反补贴税 针对中国生产商征税,部分企业豁免 

风电塔 0%(暂缓征收) 新出口商复审认定无倾销行为 


可见,澳大利亚的反倾销体系已形成**“多产品、差税率、长期化”**的监管模式,

不仅延伸至传统冶金产业,也涵盖了金属加工、包装及机械零部件等中下游领域。


二、直接出口承压:成本上升、竞争力削弱

对于中国出口商而言,这些高税率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急剧压缩。

以“可互换夹紧螺栓支架”为例:

出厂价约为每吨 1,200美元;

征收47.6%反倾销税后,到岸价提升至 1,770美元;

与韩国、越南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劣势超过 20%–30%。


这种情况下,不少订单被迫中止或转移,

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退出澳大利亚市场。

业内人士直言:

“现在出口澳洲不是拼成本,而是拼策略。”


三、转口贸易崛起:合法路径下的“出口重生”

在WTO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法框架下,

企业通过第三国中转实现出口路径优化,

已成为一种合法且高效的市场应对机制。


目前最常见的操作模式为:


头程出口(中国 → 东南亚)货物由中国工厂出口至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保税区;

正常报关,享受出口退税。


中转操作(保税区内)在保税区完成换柜、贴标、重新包装等合法操作;货物未进入当地市场,无需缴纳进口税。


 原产地证(CO)申请由当地商会或贸工部签发Form A / Form D / Form E等官方产地证;确保出口文件合规、可追溯。


二程出口(东南亚 → 澳大利亚)

以第三国产地身份出口澳洲,合法享受低关税或零关税待遇,

有效规避因“原产地为中国”而产生的反倾销税。


四、制度合法性:WTO规则下的合规转口


转口贸易并非灰色操作,其合法性来源于多边贸易制度的明文规定:


 WTO《原产地规则协定》

允许货物在第三国进行包装、贴标、仓储等“非实质性加工”操作,

不影响其合法贸易属性。


 自由贸易协定(FTA)

东盟国家与澳大利亚之间存在自由贸易安排(AANZFTA),

中转出口的货物若经符合性审查,可合法获得澳方低税待遇。


 保税区制度

马来西亚、越南、阿联酋等地保税区均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

确保货物流向与单证信息的可追溯性。


换言之,转口贸易不是规避规则,而是利用规则,

通过合规操作实现资源优化与风险分散。


五、东南亚成为“出口再出发”节点

根据RCEP贸易监测中心与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

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自马来西亚进口的钢制品同比增长 39.8%;

同期,自中国进口下降 28.4%;

东南亚国家出口的紧固件、托盘、铝型材等产品增长明显。

业内估算,其中约 三分之一货源 实际源自中国制造,

通过第三国中转以合法身份进入澳洲市场。


这表明,东南亚正逐渐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澳大利亚市场的关键桥梁。


六、从“转口战术”到“供应链战略”

展望未来三至五年,

随着RCEP协定全面实施及区域数字贸易体系成熟,

转口贸易将逐步由战术层面的应急手段,

升级为战略层面的供应链重构。

预计发展方向包括:

区域加工中心本地化:更多企业将在马来西亚、越南设立轻加工基地;

贸易数字化:电子产地证(e-CO)和区块链单证追溯将成为合规新标准;

多边协同: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强化贸易透明机制,减少跨境摩擦;

绿色供应链:低碳生产与区域认证将成为出口竞争新指标。


七、合法合规,是中国制造的全球通行证

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税只是全球贸易博弈的一个缩影。

面对复杂的国际政策环境,

中国制造正通过制度化、合规化的转口贸易,

实现“出口不止步,市场不丢失”。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

“规则不是障碍,而是方向。

只要在规则之内找到路径,中国制造就永远不会被关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