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你是否也曾为高额关税扼腕叹息,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纸制品出口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纸制品频频发起“双反”调查,高额税率让不少企业举步维艰。
纸质餐盘出口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2025年1月22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纸质餐盘作出反倾销最终裁定,税率高达267.63%至515.40%,反补贴税率也超过10%,几乎堵死了直接出口美国的道路。
面对如此“毁灭性征税”,难道中国纸质餐盘企业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答案当然是:NO!
“第三国转口贸易”正成为越来越多出口商采取的重要合规手段,帮助企业重新进入美国市场,维护国际客户关系,稳定出口业务链条。
背景回顾:纸质餐盘出口美国遭遇“毁灭性征税”
2025年1月22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的纸质餐盘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最终裁定,认定中国企业存在“不公平低价销售和政府补贴”行为。
最终裁定结果如下:
反倾销税率:从267.63%至515.40%不等;
反补贴税率:统一征收10%以上,部分企业更高。
如此高税率,直接使得中国出口企业在美国市场失去价格竞争力,订单大幅缩减,多个企业被迫暂停或终止对美业务,行业面临结构性风险。
合规突围:转口贸易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面对出口渠道被封锁的现实,众多中国纸质制品出口企业正在转向一种被验证可行的路径——第三国转口贸易。
什么是第三国转口贸易?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将产品先出口至第三国(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在当地完成合规包装更换、产地证申请等手续,再以第三国原产身份出口至美国市场。只要操作规范透明、符合WTO原产地规则与目标市场的贸易标准,即可合法合规避开对“中国原产”产品实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操作路径详解:三大环节实现“身份转化”
纸质餐盘出口转口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头程出口: 中国出口商将产品按照正规外贸流程出口至中转国,完成海关申报、退税、收汇等环节;
中转处理: 在第三国的保税区或指定作业点进行如下操作:
换柜: 更换运输包装与运输单元,清除中国制造标识;
重新贴签、重新包装: 采用中转国标准标识;
原产地证(CO)申请: 向当地合规机构申请产地认证,确保合法性;
二程出口: 产品以“第三国原产”身份出口至美国,在美方海关凭中转国原产地证及相关单证完成清关,成功规避反倾销与反补贴税负。
实践效果:已有企业通过转口贸易重启出口
据纸制品行业协会反馈,部分出口纸质餐盘的企业自2024年底起试行第三国转口模式,取得积极成果。
以华东地区一家大型纸制包装制造商为例,该企业在美国裁定初期便启动转口计划,将产品转运至马来西亚进行合规处理,并成功取得马来西亚原产地证,2025年第一季度试单出口美国成功清关,避开逾400%的高税率,客户关系得以恢复,并实现订单回升。
合规是基础,操作需专业
值得强调的是,第三国转口贸易虽为合法贸易操作,但必须以合规为前提。企业在实施该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原产地认证规则,不得伪造产地或文件;
使用具备资质的中转服务机构进行操作,确保流程可控、环节留痕;
所有单证需符合出口国与目的国海关的查验要求,确保可追溯性与合法性。
行业专家指出:“转口贸易不是灰色操作,而是国际贸易链条中的正规组成部分。只要依法依规操作,完全可以作为规避不合理壁垒的可持续路径。”
纸制品行业转口突围,为出口重启打开新通道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纸制品企业应积极适应政策变动,拓展多元出口路径。第三国转口贸易作为有效应对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收压力的工具,已经在多个品类取得显著成效。
纸质餐盘等产品的成功转口案例表明,企业并非无路可走,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合规操作能力和前瞻性判断力。未来,随着企业对这一模式的理解与运用逐步深入,转口贸易将在纸制品、橡胶、金属制品等多个领域成为破局之道,助力中国制造重新赢得全球市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