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在美国商务部(DOC)于2025年3月31日公布对华环氧树脂(Epoxy Resins)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终裁结果,合计征收高达约902.75%的惩罚性关税后,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中国环氧树脂生产商和出口商可能正积极寻求通过东南亚国家进行转口贸易,以规避高额关税壁垒,继续向美国市场供应产品。
美国商务部的终裁认定,由于中国企业未参与应诉,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反倾销税率为354.99%,反补贴税率更是高达547.76%。这一合计超过900%的税率,远超印度、韩国、泰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同类产品所面临的税率,被业界普遍认为实际上关闭了中国环氧树脂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大门。该终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3907.30.0000项下的产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于2025年5月12日就此案作出产业损害终裁。
高额关税驱动转口贸易动机
“面对如此极端且带有明显针对性的税率,中国环氧树脂生产商直接对美出口的经济可行性几乎为零,”一位要求匿名的化工行业贸易顾问表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将货物运往关税较低的第三国(如部分东南亚国家),进行少量加工、重新包装或仅改变运输文件,再以该国名义出口至美国,成为部分企业维持美国市场份额的一种潜在策略。”
转口贸易模式与潜在风险
市场消息显示,一些中国企业可能考虑利用其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现有生产基地或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进行环氧树脂的转运操作。这种模式旨在改变产品的原产地认定,从而适用较低的关税税率。
然而,此种操作面临显著的法律和合规风险。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对于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即“反规避调查”)保持高度警惕。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转运,不仅涉及的货物将被征收原有的高额关税,相关企业还可能面临罚款、黑名单以及更严格的进口审查。
“虽然转口贸易提供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路径,但其合规性是核心问题,”该贸易顾问补充道。“美国对原产地规则和反规避的执法力度正在加强,企业需要极其谨慎地评估法律风险和潜在的商业声誉损失。”
战略考量与供应链影响
环氧树脂是涂料、复合材料、电子封装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风能叶片、电路板等重要行业。分析认为,美国此次高额关税旨在保护本土化工巨头(如Huntsman、Olin等),同时削弱中国在全球环氧树脂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产能约占全球50%),并可能意图引导供应链向印度、东南亚等替代地区转移。
美国在调查中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采用替代国数据计算倾销幅度,以及对所谓的“政府补贴”项目(即使在中方未应诉的情况下)裁定极高税率,反映了当前中美贸易关系中持续存在的结构性摩擦和政治因素。
随着ITC最终损害裁决的临近,预计美国将正式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环氧树脂征收高额双反关税。届时,中国相关企业将面临艰难抉择:是彻底放弃美国市场,还是冒险尝试转口贸易等规避策略。未来几个月,行业将密切关注中国环氧树脂对美出口数据的变化,以及美国监管机构是否会针对潜在的转口贸易启动反规避调查。